原标题:纳卡停火背后:亚美尼亚从“吾们赢了”到“再也打不下去了”
一座年久失修的教堂孤立在废墟中,西墙照样高耸完善,在菲祖利这个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破败的幼镇中显得相等突兀。时至今日,已无人知晓何栽教派曾在此活动,连它的名字都失踪在凝结的时间里。
1993年8月23日,17000名居民匆忙打包走囊,干粮、铺盖被胡乱塞作一团,人们在荷枪实弹的亚美尼亚士兵监督下脱离了家乡。这些人中绝大片面都是阿塞拜疆人。懊丧的人流徐徐湮灭在薄暮下,在物理和记忆两个层面上,幼镇菲祖利彻底化为了一座物化城。
27年后的秋天,阿塞拜疆人又回来了。“望望这总共吧,望望这熄灭、破败和遗忘,除了废墟,菲祖利什么也异国。”阿族军官纳挑克年轻的脸庞上并无喜色,他通知法国《世界报》,“他们(亚美尼亚人)大动干戈,将数以万计的人逐削发乡,难道仅仅是为了把城镇从活人手中剥离,然后舍置于荒野而失踪臂?”
纳卡地区的居民多为亚美尼亚族。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围绕纳卡的争端最先于1988年,并于上世纪90年代爆发搏斗。1994年搏斗终止,亚美尼亚占有纳卡及其周边7个地区。自那以后,这些地区一向被亲亚美尼亚当局的亚美尼亚族人限制。但30多年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围绕纳卡的争取仍未停留。今年9月,两边再次爆发大周围军事冲突,在6周多时间里,阿塞拜疆军队渐渐占有了上风。
土耳其军援声援下的阿塞拜疆军队在今年10月下旬夺取了菲祖利。亚美尼亚军队败走时,甚至没来得及移走军火物资,满满的机枪子弹盒被肆意丢在马路拐角,还有不少苏制D-30牵引式火炮的122毫米口径炮弹散落地面。
菲祖利离西北倾向的舒沙只有40公里之遥。11月7日,人们在菲祖利能隐微地听见舒沙城中的D-30火炮轰鸣怒吼。在那场激战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军队在城区附近来回拉锯,几日之后阿军占有舒沙。这是纳卡地区最大的城市,阿军得手后,将能够容易对纳卡地区盈余亚美尼亚军发首新攻势。11月9日,倚赖此胜,阿塞拜疆军队迫使亚美尼亚签署了44天以来的第四份停火制定。
与前三份形同废纸的文件迥异,这次制定达成后,俄罗斯火速将2000名士兵和近百辆装甲车派去纳卡,开展维和走动。交火两边基本停留了军事走动,一派令走不准的气象。在阿、亚两国首都,哀欢互不相通。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居民上街大肆祝贺胜利,而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市民们则唉叹,难以批准败局。
“末了的祈祷”
“吾弟弟在保卫菲祖利的战斗中受伤,和他一首参军的儿时玩伴在他眼前被炮弹炸成齑粉,电光火石间,这就是一回头的事。”26岁的亚美尼亚女孩塔特维克带着不起劲向澎湃讯息(www.thepaper.cn)回忆。截至上周末,亚美尼亚方面宣布已有起码2300多名士兵殉国,由于亚方是败退一方,难以通盘清点遗体数目,实际伤亡数字料将更高。在阿塞拜疆一方,官方异国宣布伤亡数字。
全民哀伤之下,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的心情最为逼真。开战初期,一张神父手持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立于山间的照片传遍社交网络。这位“网红”名叫霍夫哈纳斯,也是别名亚美尼亚老兵,现掌管着纳卡地区达迪凡克(Dadivank)城的修道院。在1993年春季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夺回了修道院和其他几处教堂。达迪凡克修道院建于9到13世纪,见证了外高添索地区近千年来的悠扬历史,多次通过战乱却挺直不倒,已成为亚美尼亚教会的傲岸。

手持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的霍夫哈纳斯神父
“吾绝不会把它再交给‘突厥人’,1993年吾们拿回修道院时,发现‘突厥人’居然把它变成了养牛场。”与前来报道纳卡战局的法媒交谈时,霍夫哈纳斯首终以“突厥人”一词来称呼敌人,有意将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归为一类,仿佛眼下的战斗只是亚美尼亚民族与对方数百年搏斗史的一片面。阿塞拜疆军队已近在咫尺,霍夫哈纳斯却坚称将“与志愿留下的居民一首坚守”。
决定性的军事挫败以后,尽管后方的埃里温还有不少人鼓吹不息作战雪恨,纳卡的亚美尼亚人厌战情绪已相等清晰。面对现在空总共的阿军,当地居民多采作废极招架手段,或点燃自家房屋,或剪断电线,或拆毁添油站,但鲜有人情愿留下不息作战。
阿塞拜疆方面曾请求当地亚美尼亚人在11月15日之前将城镇交给阿军,后来“出于人道主义因为”,决定延期十日。消息传来之前,达迪凡克的居民们自发参添了“末了的祈祷”。不少人专门从亚美尼亚国内赶来,期待在这边批准洗礼。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9日的停火制定签署后走访纳卡多地,发现大片面当地的亚美尼亚居民都迎接俄军维和部队进驻,俄军的存在让他们决定不息留在纳卡地区亚美尼亚限制下的区域。现在正在纳卡地区拍摄纪录片的亚美尼亚资深媒体人苏莱曼尼耶也通知澎湃讯息,俄军到来使一些人吃了定心丸。
从“铁汉”到“叛徒”
两年前,亚美尼亚现任总理帕希尼扬借着那场指斥修宪的街头行动登上了亚美尼亚政坛的最高点。
那时,已卸任总统职务的萨尔基相就任新当局总理,而他在2015年推动的修宪公投使亚美尼亚政体在2018年由总统制转为议会制。指斥一方认为修宪只是萨尔基相为了不息巩固权力。帕希尼杨此时乘势而上,获得一些有西方背景的非当局结构(NGO)声援之后,在全国发首了“和平游走”指斥萨尔基相原形上的“连任”。
在那场行动中,他行使了一套主张对阿塞拜疆坚硬的话语,还在集会中有意模仿亚美尼亚搏斗铁汉梅尔科尼扬的外形和姿态,以此获取民多声援。正是由于这栽坚硬态度,此次停火制定签署的消息传来时亚美尼亚举国皆惊,暂时间人们甚至不敢笃信帕希尼杨真的在制定上签了字。

1992-1994年纳卡冲突中的亚美尼亚搏斗铁汉梅尔科尼扬。 图源:亚美尼亚公共广播

帕希尼杨2018年4月17日在一场指斥当局的公共集会上。他手缠绷带,穿入神彩上衣,模仿梅尔科尼扬的姿态对公多说话。图源:commons.wikimedia.org
停火制定签署后,埃里温爆发了大周围民多抗议,抗议者称帕希尼扬是“叛徒”,并请求他就这一停火制定引咎辞职。帕希尼扬在其脸书主页泄露,他本人的办公室遭到主要损坏,总理官邸中的电脑、手外、香水、驾照等物品失窃。
“他们(埃里温官方媒体)一向重复着说吾们赢了,直到前两天所有人猛然发现战事已经一蹶不振。”停火消息传来后,身在德国做事的亚美尼亚女孩塔特维克带着哭腔说。在不少公多眼里,总理就云云一夜之间由战时领袖变为了“国家叛徒”。
其实,帕希尼扬并非一以贯之的对阿坚硬派。从政前,他是亚美尼亚著名的记者和编辑,在数十年的做事生涯中,被认为“智力过人、言辞犀利、拿手申辩”,以痛斥战败和指斥寡头出身的政客而为人所知。1999年首,帕希尼扬任《亚美尼亚时报》编辑,也正是这个职位将他引向从政之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埃里温,任何波动纳卡“领土神圣不能侵袭”地位的政治主张都无法赓续存在。亚美尼亚自力后的首任总统列翁·特尔-彼得罗相正是由于声援与阿塞拜疆实现“土地换和平”的倡议而渐渐在国内务治中失分,最后于1998年黯然下台。而初涉政坛的帕希尼扬与彼得罗相私交甚益。
直到2008年,帕希尼杨都异国遮盖对彼得罗相的怜悯。在以前的街头公开集会上,他为彼得罗相的复出奔走呼号,高喊“吾们得把城市从卡拉巴赫的渣滓们手里救出来!”此语矛头直指亚美尼亚前总统科恰良和萨尔基相,他们两人都在纳卡地区出生,都在纳卡题目上持相对坚硬的立场。科恰良拒绝批准彼得罗相和阿塞拜疆方面相反批准的和平计划,而萨尔基相也不太赞许迁就。而在彼得罗相下台那一年,帕希尼扬还因涉嫌捏造时任国家坦然部长的萨尔基相而坐牢一年。
“真实的革命者是一栽损坏力,损坏之后答该展现新的结构,真实的革命者永世不会上台。”记者出身的帕希尼杨曾在本身出版的著作《国家的作梗面》中关于切·格瓦拉的一章中写道。但他照样在2018年的街头行动后当选亚美尼亚总理,此后其对纳卡题目的立场也再次发生变化。
早在去年1月,亚美尼亚国内就展现了关于帕希尼扬情愿对阿塞拜疆做出让步的推想,那时帕希尼扬公开指出,在纳卡题目上毫无疑问要采取“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也就是亚美尼亚必须把在纳卡周围占有土地的一片面璧还给阿塞拜疆。有亚美尼亚媒体评论称,这凸显了帕希尼杨政治投机的一壁。
一向以来,纳卡题目都对亚美尼亚的政治运作有着专门实际的影响,对于任何一届亚美尼亚当局来说,它都是一个根本题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钻研所副钻研员杨进曾撰文指出,亚美尼亚政治精英内部存在所谓的“埃里温派”和“纳卡派”。纳卡出身的领导人在搏斗的特准时期容易得到民多认同和声援,一旦纳卡冲突进入懈弛阶段,来自首都埃里温的壮大政治力量则很容易对“纳卡派”发首挑衅。
尽管帕希尼扬曾作出上述迁就的外态,在今年9月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战火重燃直到11月9日停火制定签署前,他仍能得到国内民多的声援。塔特维克在10月中旬第一次批准澎湃讯息采访时甚至断言,“现在是战时,帕希尼扬拥有吾们的信任,全国人民都团结在他的当局身后。”固然她早就仔细到了亚美尼亚媒体与欧洲媒体的报道口径差别——在有官方背景的亚媒报道中,亚美尼亚军队“不息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对战损情况和战果的描述也不乏添工或夸大,但期待胜利的情绪驱使她主动过滤失踪了欧洲媒体对倒霉战况的报道。
而亚美尼亚资深媒体人苏莱曼尼耶则认为,是时候用务实的眼光注视两年前那场助力帕希尼扬登上总理之位的“天鹅绒革命”了。苏莱曼尼耶出身于非当局结构,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往往和美国主流媒体配相符。
“近来的亚美尼亚政治隐微过多受到了民粹主义影响。帕希尼杨当局上台后宣称要闭幕战败,准许无一兑现。”苏莱曼尼耶通知澎湃讯息,“以前两年间发生了太多无法注释的事情。倘若新当局上台,有需要对以前两年的总共内外政治决策展开调查。”
亚美尼亚的“喜新厌旧”
帕希尼扬的上台打破了二十年来亲俄寡头垄断政治益处的局面。尽管他执政后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国内务治议题上,并未在社交政策上做出庞大转向,但与地区“晚年迈”俄罗斯的有关照样不能避免变得冷淡,这使得亚美尼亚对俄罗斯的陪同显得有些喜新厌旧。而造成这栽效果的,某栽水平上正是帕希尼扬本人壮志凌云改革议程。
为晓畅决战败题目,帕希尼扬将前朝“铁汉”告上法庭,其中包括前总统科恰良和前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哈恰图洛夫。波兰智库“华沙钻研所”认为,此案对于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有关至关主要,据称科恰良与普京本人有着浓重的幼我友谊,而哈恰图洛夫则是俄罗斯领导下的军事联盟集安条约结构的主席。在逆腐框架下,帕希尼扬当局还针对俄能源巨头特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所有的亚美尼亚分公司和俄罗斯控股的亚美尼亚铁路公司展开了逃税调查。
帕希尼扬当局倾向于改善与美国和西方的有关。那时,美国驻埃里温大使馆的做事人员增补了两千人,同时,埃里温还与索罗斯声援的“盛开社会”等NGO保持了亲昵有关。这些结构往往打着“慈善”名义,进走一些政治结构和宣传活动。
不过,这并意外味着帕希尼杨当局十足“屏舍”了老盟友俄罗斯,起码不是在心绪上。实际上,直到纳卡冲突的末了一刻,埃里温当局都晓畅倘若能够争取到外部内心性声援的话,那它只能来自莫斯科,而不是华盛顿或者巴黎。
俄罗斯益像对此别有一番不益看感。德国国际与坦然事务钻研所钻研人员杜米特鲁·明扎拉里撰文分析称,从俄罗斯的角度来望,其对亚美尼亚的信任受到了损坏,克里姆林宫将帕希尼扬视为 “索罗斯任命的人”,并指斥他 “仰举亲美政客”。俄籍亚美尼亚裔国际有关学者玛丽埃塔·叶普列姆杨则通知澎湃讯息,在埃里温的授意下,对俄资企业和有关项现在标调查才得以进走,这直接导致如俄罗斯联邦杜马副主席扎图林等莫斯科高层官员失踪了对帕希尼扬当局的信任。他们最先质疑是否值得在政治上不息投资亚美尼亚,而不是转向同样与俄罗斯维系了良益有关的阿塞拜疆。
俄罗斯在末了一刻才“下场”介入纳卡停火制定能够望做是对埃里温的某栽“惩戒”,但同时,明扎拉里认为这也是为了添强下一届亚美尼亚当局对俄罗斯的倚赖。
“为制造需要的胁迫感,俄罗斯批准阿塞拜疆收复纳卡周围的所有领土,使该飞地异日的退守变得极为难得。被阿塞拜疆击败凸显了亚美尼亚在军事上的薄弱性。俄罗斯将行使这栽薄弱感,说服亚美尼亚民多和领导人批准与俄罗斯更周详地融相符,甚至能够竖立相通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的那栽联盟。”他写道。
战后,俄罗斯实现了在所有三个高添索国家的军事存在,这是苏联解体后首次展现相通局面。尽管埃里温能够会因莫斯科异国及时下场来援而心怀仇气,但按照停火制定,俄军的存在将成为纳卡亚美尼亚人的坦然保障。随着时间推移,亚美尼亚当局和民间舆论都将不得不更添偏重俄罗斯的偏见。
这场急需外部声援的搏斗让亚美尼亚人望清了总共,欧洲和美国异国采取任何内心性措施协助亚美尼亚对抗更壮大的敌人。在首都埃里温,人们对西方的死路怒与日俱添。两名“中东之眼”的英国记者前去抗议现场时遭到抗议人群约束,有抗议者大喊着“英国去物化!”(“F**k Britain”),另一些人试图注释:“是英国和西方让亚美尼亚死心了。”
“当吾们与俄罗斯有关益时,世界就会责罚吾们。当吾们与西方有关益时,俄罗斯就会责罚吾们。”埃里温的别名律师阿努什•瓦西里•阿塔添尼扬将亚美尼亚的逆境总结为云云一个悖论。“吾们死心透顶。发动这场搏斗的并不是吾们,但面对哀剧的人是吾们。”阿塔添尼杨感到死路怒又无助,她的堂兄在近来的冲突中配相符救治伤员,灾害在一场无人机攻击中遇难。
法国亚美尼亚人协会主席帕帕齐杨则通知澎湃讯息,本身曾迎面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请求法国添大对亚美尼亚的声援,并派兵参与维和。然而,除了批准挑供“人道主义声援”以外,马克龙异国对派兵挑议作任何回答。
行为近两个月来做事收获的展现,帕帕齐杨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描述如何争取到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和法国共和党大佬佩克雷斯等资深政客的声援。在法国亚美尼亚人协会的积极活动下,她们都声援法国当局承认纳卡地区政权,并主张向亚美尼亚挑供声援。
暗地里,祖辈曾因亚美尼亚大搏斗而逃到法国的帕帕齐杨却坦言,“再也打不下去了,世界又一次屏舍了吾们。”